2022高考二輪復習課學案:古代詩歌鑒賞之表達技巧 |
||||
中學語文教學資源網 → 語文教案 → 導學案 2022-04-14 手機版 | ||||
第一課時(梳理篇) 【教學目標】 1、熟悉鑒賞古詩表達技巧的基本題型和特點。 2、熟知命題規律和答題技巧,提高答題能力。 3、能夠根據題目要求,選擇正確的表達技巧鑒賞詩歌。 【教學重難點】 1、熟練掌握修辭手法、表現手法、表達方式、藝術構思等相關概念。 2、熟練掌握解題思路,用“自我診療法”有效提高答題技巧。 3、規范答題思維,掌握答題步驟。 一、導語。 在中華五千年的浩瀚歷史中,古詩詞就像是一顆璀璨的明珠,在文學藝術的星空中熠熠 生輝,又像是一股升騰了千年的香氣,在文學藝術的長廊上彌漫、繚繞,也像是我們永遠 精神家園,溫暖而博大,學會鑒賞古詩的表達技巧,猶如找到了一條回家的路。 二、表達技巧術語及含義 1.表達方式:記敘、描寫(動靜結合、虛實結合、點面結合、聲色結合、正側結合、粗筆勾勒、白描工筆)、抒情(直抒胸臆、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景結情)、議論。 2.修辭手法:比喻、擬人、對比、借代、對偶、夸張、排比、雙關、反復、設問、反問等。 3.表現手法:遠近上下關系、托物言志/象征、抑揚、烘托、用典、渲染、對比/對照、襯托/反襯(樂景襯哀情)、聯想與想象。 4.篇章結構:開門見山、曲筆入題、卒章顯志、以景結情、總分得當、層層深入、過渡照應、伏筆鋪墊、渾然天成、畫龍點睛等。 三、答題模板 這首詩用了( )的表現手法(藝術手法,修辭手法),如( ),從而突出了(強調了,更有效地表達了……)作者( )的情感(心情,心境)。 四、典題賞析 [典例1] (2019新課標Ⅱ卷)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后面的題目。 投長沙裴侍郎 杜荀鶴 此身雖賤道長存,非謁朱門謁孔門。 只望至公將卷讀[注],不求朝士致書論。 垂綸雨結漁鄉思,吹木風傳雁夜魂。 男子受恩須有地,平生不受等閑恩。 [注] 至公:科舉時代對主考官的敬稱。 詩歌的頸聯描寫了兩個具體場景,與其他各聯直抒胸臆的寫法不同,這樣寫在情感表達和結構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6分) 第一步:審題干,定方向 題干已經明確“情感表達和結構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說明本題考查的是表達技巧。 情感表達 詩歌情感分析主要借助意象來理解,在此基礎上,再考慮詩句的思想感情。頸聯寫“雨結”“漁鄉”“風傳”“雁夜”等意象表達出作者孤高的人物形象。 結構安排 從詩文結構來看,頸聯一般來說是抒情較多,文中看似寫景,實則寫情,多婉轉、含蓄之意。 第二步:找依據 參考答案:①情感表達:頸聯所寫場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懷的形象化表達,可使讀者更加直觀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②結構安排:舒緩詩歌全篇的節奏,使整首詩歌有委婉從容之致。 [典例2] (2019江蘇卷)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后面的題目。 學諸進士作精衛銜石填海 韓 愈 鳥有償冤者,終年抱寸誠。 口銜山石細,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難見,區區命已輕。 人皆譏造次,我獨賞專精。 豈計休無日,惟應盡此生。 何慚刺客傳,不著報讎名。 本詩前六句是怎樣運用對比手法勾勒精衛形象的?請簡要分析。(6分) 9658; 第一步:審題干,定方向 題干已經明確“對比手法”,說明本題考查的是表達技巧。 9658; 第二步:據要點,找對應 語句 形象特點 首句中的終年與寸誠,用時間之長與寸心對比 決心之堅 三四句的山石細與海波平,用細石與大海對比 雄心壯志和堅強的意志 五六句的功難見與命已輕,用任務重、功業難成與生命有限對比 精衛不能實現抱負的命運之悲 [參考答案] “終年”與“寸誠”對比,表現了決心之堅;細石與大海對比,表現了抱負之大;任務重與性命輕對比,表現了命運之悲。 第二課時(練習篇) 1.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后面的題目。 青玉案用辛稼軒元夕韻 劉辰翁 雪銷未盡殘梅樹。又風送、黃昏雨。長記小紅樓畔路。杵歌串串,鼓聲疊疊,預賞元宵舞。 天涯客鬢愁成縷。海上傳柑夢中去[注]。今夜上元何處度。亂山茅屋,寒爐敗壁,漁火青熒處。 [注] 臨安被占,宋幼主趙昺遁湖廣,后至崖山,崖山臨海,故稱“海上”。宋朝正月十五有貴戚宮人贈黃柑的習俗?上纤胃矞,傳柑一事只如一夢而去了。 (1)下列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開篇二句從眼前的景象著筆,殘雪未盡,梅花凋殘,黃昏風雨,春寒料峭,盡顯凄涼。 B.“杵歌串串,鼓聲疊疊”是對偶句,極寫昔日元宵節歌舞不絕,熱鬧喧騰的景象。 C.下片首句宕開一筆,描寫自己漂泊天涯的境遇,抒發國破家亡、無以寄身的凄慘愁緒。 D.詞的末尾運用設問,再以景作答,直抒胸臆,強化了詞人的凄涼與孤獨之感。 (2)請結合全詞分析下片中“夢中去”在結構與情感上的作用。 2.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后面的題目。 江心寺① 柴 望 寺比金焦②徹夜開,一山恰似小蓬萊。 塔分兩岸波中影,潮長三門石③上苔。 遺老為言前日事,上皇曾渡此江來。 中流滾滾英雄恨,輸與高僧入定回。 [注]、僮髡咴谒瓮鰢院蟛痪盟。②金焦:指金山、焦山,原是南宋的江防要地。③三門:寺院大門,也稱山門。 (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A.詩的第二句寫此處的小山,像海中的小蓬萊一樣,“安然”立在江中。 B.第三句先寫塔,塔勢平分著沉浸在江心的山影,周圍環境一片靜透。 C.第四句再寫潮水,潮漲時,山門石上的苔痕也浸在水中,景象極為壯觀。 D.第六句是虛寫,寫遺老們談論起往日上皇曾經避兵此地,渡過此江。 (2)全詩運筆委婉,多用暗示手法,請結合詩句對這一手法加以分析。 3、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后面的題目 與東吳生相遇 韋 莊 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淚滿纓。 老去不知花有態,亂來唯覺酒多情。 貧疑陋巷春偏少,貴想豪家月最明。 且對一尊開口笑,未衰應見泰階[注]平。 [注] 泰階:星名,古人認為泰階星現,預兆風調雨順,民康國泰。 (1)下列對這首詩的分析與鑒賞,不恰當的一項是( ) A.首句用比喻手法寫出詩人和東吳生流離失所,表達了淪落天涯的感傷之情。 B.頷聯寫不覺花之美,只好借酒消愁,表達了年華逝去之痛和戰亂流離之苦。 C.頸聯寫出詩人對身處陋巷貧苦生活的不滿和對權貴豪門奢華生活的期盼。 D.尾聯用自嘲的口吻寫趁未衰之年應滿懷信心,期望風調雨順,民康國泰。 (2)詩中主要運用了對比手法,請結合詩句簡要賞析。 參考答案: 1. (1)解析:D [D項,“直抒胸臆”分析錯誤,詞的末尾是以景作答,因此是寄情于景,情景交融,而不是直抒胸臆。注意,下片開頭沒有順著上片的回憶來寫,而直接寫現在的境遇,因此C項中“宕開一筆”分析正確。] (2)答案: ①結構上,承上啟下!皦糁腥ァ比殖薪由厦嫠鶎戇^去都城臨安元宵節的熱鬧與繁華,啟示下文對如今元宵節境況的描寫,由昔而今、由夢境到現實。 ②情感上,反襯對比。過去元宵節的盛大場面只成回憶,宛如夢境,而現在國破家亡,自己漂泊天涯,反襯出今年元宵節的凄涼,既寫出了詞人對往日元宵節的眷戀和對故國的緬懷與痛悼,也表達了喪亂之苦和亡國之痛。 2. (1)解析:C [“景象極為壯觀”錯,山門石上的苔痕也浸在水中,可見此處的荒寂。] (2)解析:本題考查對詩歌手法的賞析。題干中說“全詩運筆委婉,多用暗示手法”,可從用典、象征、借景抒情等角度分析。結合詩下面的注釋“作者在宋亡國以后不久所作”來把握情感。如“金焦”句暗示江防不再存在,南宋曾經的江防要地,而今徹夜開放,江防不復存在!斑z老”句暗示亡國之恨。從遺老口中,談論起上皇,暗示復國的希望已很渺茫!拜斉c”句暗示國運難回,江水東流,浸沉過英雄的淚水,而今只能使高僧增加些難忘的哀思,表明國事已無可挽回。 答案:①“金焦”句暗示江防不復存在,南宋曾經的江防要地,而今徹夜開放,江防不復存在。②“遺老”句暗示亡國之恨。從遺老口中,談論起上皇,暗示復國的希望已很渺茫。③“輸與”句暗示國運難回,江水東流,浸沉過英雄的淚水,而今只能使高僧增加些難忘的哀思,表明國事已無可挽回。 3. (1)解析:C [C項“不滿”“期盼”錯,應為揭示當時貧富不公的現狀。] (2)答案:①頸聯將“貧”與“貴”,“春偏少”與“月最明”對比,揭示當時貧富不公的社會現象,表達對自己身世遭際的不平和對統治者的不滿。 ②將“淚滿纓”與“開口笑”對比,表現了詩人雖遭遇十年不尋常之辛苦,但仍然不失對清平治世的渴望。 侯曉旭 |
·語文課件下載
| |||
![]() (可直接打印) | ||||
『 ![]() ![]() ![]()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師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