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二輪復習課學案:小說環境描寫 |
||||
中學語文教學資源網 → 語文教案 → 導學案 2022-04-14 手機版 | ||||
【學習目標】 1.了解小說閱讀中賞析環境描寫的常見考查方式; 2.掌握小說閱讀中賞析環境描寫的答題思路。 【考情分析】 環境描寫是小說閱讀考查的一個重要內容。小說的環境包括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社會環境描寫對揭示小說的中心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自然環境描寫的作用也不可忽視。高考對小說環境描寫的考查,一般有三個角度:概括、分析自然環境特點及作用;概括、分析社會環境特點及作用;分析環境描寫的手法。 題型一 概括、分析自然環境特點及作用 自然環境是指人物活動的地點、季節氣候、山川河流、花草樹木、鳥獸蟲魚等自然景觀。自然環境描寫的作用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類別 作用 環境方面 ①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②暗示社會環境;③渲染氣氛,奠定基調 人物方面 ①烘托人物心情;②表現人物身份、地位、性格等;③暗示人物命運 情節方面 ①暗示或推動情節的發展。 ②為后面情節的發展做鋪墊或制造懸念。 ③作為情節發展的線索。 ④與標題相呼應,詮釋了標題的內涵。 ⑤開頭的環境描寫,引出下文……的內容(為下文……做鋪墊),與結尾相呼應;結尾的環境描寫,與上文……內容相呼應,結構完整 主題方面 ①象征或暗示主題;②深化主旨 【審題指導】 設問方式 1. 請簡要分析小說最后一段景物描寫的作用。 2. 概括第一段所寫景物的特點并簡析其作用 辨別標志 題干中有“景物”“特點”“作用”等字樣 審題要點 1.分清是“概括特點”還是“分析作用”。 2.注意“景物特點”與“景物描寫的特點”的不同,后者要求答的是“景物描寫的技巧(手法)”。 3.看清環境描寫在文中的位置 【答題規范】 答題思路 概括自然環境特點 ①要看描寫的是哪些景物。要學會從景的“形、聲、色”等角度分析概括環境特點。 ②要看這些景物有什么共同特征。注意文中能揭示景物特點的形容詞,尤其關注文中描寫這些景物的修飾詞。如果沒有這些修飾性詞語,則需要自己選用詞語概括。 分析自然環境作用 第一步:找出描寫自然環境的具體語句,分析環境的特點。因為環境的特點與作者描寫此環境的作用是一致的。 第二步:明確分析自然環境描寫作用的思維角度。分析自然環境描寫的作用,可以從人物、情節、主題以及環境本身等多個角度(見“知識儲備”)去考慮。 答題模板 模板一 ①環境本身(交代了故事發生的時間/背景,營造/渲染了某種氛圍)→②情節(推動了某個情節的發展)→③人物(烘托/映襯某個人物的心理/形象)→④主題(表達/暗示/揭示了小說的主題) 模板二 具體描寫了……的景色,營造/渲染了……的氛圍,奠定了……的感情基調(烘托了……的情感),為下文……情節的展開做鋪墊 【2013新課標全國卷Ⅱ】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題目。 峽 谷 阿 城 山被直著劈開,于是當中有七八里谷地。大約是那刀有些彎,結果谷地中央高出如許,愈近峽口,便愈低。 森森冷氣漫出峽口,收掉一身黏汗。峽口處,倒一棵大樹,連根拔起,似谷里出了什么不測之事,把大樹唬得跑,一跤仰翻在那里。峽頂一線藍天,深得令人不敢久看。一只鷹在空中移來移去。 峭壁上草木不甚生長,石頭生鐵般銹著。一塊巨石和百十塊斗大石頭,昏死在峽壁根,一動不動。巨石上伏著兩只四腳蛇,眼睛眨也不眨,只偶爾吐一下舌芯子,與石頭們賽呆。 因有人在峽中走,壁上時時落下些許小石,聲音左右蕩著升上去。那鷹卻忽地不見去向。 順路上去,有三五人家在高處。臨路立一幢石屋,門開著,卻像睡覺的人。門口一幅布旗靜靜垂著?拷思,便有稀松的石板墊路。 中午的陽光慢慢擠進峽谷,陰氣浮開,地氣熏上來,石板有些顫。似乎有了噪聲,細聽卻什么也不響。忍不住干咳一兩聲,總是自討沒趣。一世界都靜著,不要誰來多舌。 走近了,方才辨出布旗上有個藏文字,布色已經曬退,字色也相去不遠,隨旗沉甸甸地垂著。 忽然峽谷中有一點異響,卻不辨來源。往身后尋去,只見來路的峽口有一匹馬負一條漢,直腿走來。那馬腿移得極密,蹄子踏在土路上,悶悶響成一團,騎手側著身,并不上下顛。 愈來愈近,一到上坡,馬慢下來。騎手輕輕一夾,馬上了石板,蹄鐵連珠般脆響。馬一聳一聳向上走,騎手就一坐一坐隨它。蹄聲在峽谷中回轉,又響又高。那只鷹又出現了,慢慢移來移去。 騎手走過眼前,結結實實一臉黑肉,直鼻緊嘴,細眼高顴,眉睫似漆。皮袍裹在身上,胸微敞,露出油灰布衣。手隱在袖中,并不拽韁。藏靴上一層細土,腳尖直翹著。眼睛遇著了,臉一短,肉橫著默默一笑,隨即復原,似乎咔嚓一響。馬直走上去,屁股錦緞一樣閃著。 到了布旗下,騎手俯身移下馬,將韁繩縛在門前木樁上。馬平了脖子立著,甩一甩尾巴,曲一曲前蹄,倒換一下后腿。騎手望望門,那門不算大,騎手似乎比門寬著許多,可拐著腿,左右一晃,竟進去了。 屋里極暗,不辨大小。慢慢就看出兩張粗木桌子,三四把長凳,墻里一條木柜。木柜后面一個肥臉漢子,兩眼陷進肉里,滲不出光,雙肘支在柜上,似在瞌睡。騎手走近柜臺,捉出幾張紙幣,撒在柜上。肥漢也不瞧那錢,轉身進了里屋,少頃拿出一大木碗干肉,一副筷,放在騎手面前的木桌上,又回去舀來一碗酒,順手把錢劃在柜里。 騎手喝一口酒,用袖擦一下嘴。又摸出刀割肉,將肉丟進嘴里,臉上凸起,腮緊緊一縮,又緊緊一縮,就咽了。把帽摘了,放在桌上,一頭鬈發沉甸甸慢慢松開。手掌在桌上劃一劃,就有嚓嚓的聲音。手指扇一樣地散著,一般長短,并不攏。肥漢又端出一碗湯來,放在桌上冒氣。 一刻工夫,一碗肉已不見。騎手將嘴啃進酒碗里,一仰頭,喉結猛一縮,又緩緩移下來,并不出長氣,就喝湯。一時滿屋都是喉嚨響。 不多時,騎手立起身,把帽捏在手里,臉上蒸出一團熱氣,向肥漢微微一咧嘴,晃出門外,肥漢夢一樣呆著。 陽光又移出峽谷,風又竄來竄去。布旗上下扭著動。馬鬃飄起來,馬打了一串響鼻。 騎手戴上帽子,正一正,解下韁繩,馬就踏起四蹄。騎手翻上去,緊一緊皮袍,用腿一夾,峽谷里響起一片脆響,不多時又悶悶響成一團,越來越小,越來越小。 耳朵一直支著,不信蹄聲竟沒有了,許久才辨出風聲和布旗的響動。 1.小說中的主要人物是騎手,但幾乎一半篇幅是在寫峽谷。作者為什么這樣處理?請結合全文,談談你的看法。(8分) 題型二 概括、分析社會環境特點及作用 社會環境描寫是對人物所處的時代、社會和生活環境等的描寫,包括對城鎮、農村、工廠、軍營、機關、學校、商店等人物活動場所和地域風情、風俗習慣等社會風情的描寫。社會環境描寫所處的位置不同,其作用也不同,具體如下: 位置 作用 在開頭 ①交代故事發生的時代、地點;②奠定全篇的感情基調,或渲染特定氛圍 人物出場前 引導人物出場,暗示人物身份 人物描寫中 揭示人物心境,表現人物性格 情節中 渲染氛圍,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 作為背景 暗示社會背景,揭示社會本質特征 【審題指導】 設問方式 1.×××社會環境具有怎樣的特點? 2.小說第×段描寫有什么作用? 3.第×段描寫,對××的形象描寫有何作用? 4.小說中畫線句子的描寫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 5.小說多次寫××場景,結合原文說說這樣寫的作用。 辨別標志 題干中有“生活”“場景”“作用”“社會環境”等字樣 審題要點 1.審清所給文字是自然環境描寫還是社會環境描寫或者兼而有之,這決定了答題的基本走向。 2.注意所給文字及所在位置,尤其要把散見于文中的有關文字找全。 3.社會環境包括風土人情、生活習俗、人際關系等,要注意全面理解。 【答題規范】 答題思路 概括社會環境特點 1.找尋人物活動的所有場所,看看它們呈現出怎樣的特點。 2.透過人物活動的場所,弄清小說中人物的人際關系。 3.結合描寫的地域風情、風俗習慣理解人物生活的背景。 4.概括社會環境最好用形容詞或形容詞性短語,有時可以從文中直接提取,有時需要用自己的語言概括 分析社會環境作用 1.找出具體體現社會環境的語句,分析環境的特點。 2.明確分析社會環境作用的思維角度:①交代人物活動及其成長的時代背景,揭示各種復雜的社會關系;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現人物性格,或影響(決定)人物性格;③揭示社會本質特征、揭示主題等 答題模板 ①突出(烘托、描寫、交代)了……,為……活動提供了背景,與……(情節)形成對比;②烘托(襯托、映襯)了……(思想品質、精神世界),有助于塑造……的形象;③觸發……思想(情感)轉變,推動了情節的發展;④揭示了……主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題目。 林沖見差撥 只說公人將林沖送到滄州牢城營內來,營內收管林沖,發在單身房里,聽候點視。卻有一般的罪人,都來看覷他,對林沖說道:“此間管營、差撥,十分害人,只是要詐人錢物。若有人情錢物送與他時,便覷的你好;若是無錢,將你撇在土牢里,求生不生,求死不死。若得了人情,入門便不打你一百殺威棒,只說有病,把來寄下;若不得人情時,這一百棒打得七死八活!绷譀_道:“眾兄長如此指教;且如要使錢,把多少與他?”眾人道:“若要使得好時,管營把五兩銀子與他,差撥也得五兩銀子送他,十分好了! 正說之間,只見差撥過來問道:“那個是新來配軍?”林沖見問,向前答應道:“小人便是!蹦遣顡懿灰娝彦X出來,變了面皮,指著林沖罵道:“你這個賊配軍,見我如何不下拜?卻來唱喏!你這廝可知在東京做出事來,見我還是大剌剌的。我看這賊配軍,滿臉都是餓文,一世也不發跡!打不死、拷不殺的頑囚!你這把賊骨頭,好歹落在我手里,教你粉骨碎身。少間叫你便見功效!卑蚜譀_罵得一佛出世,那里敢抬頭應答。眾人見罵,各自散了。 (選自《水滸傳會評本》第八回,有刪改) 2.小說第一段寫林沖剛到牢營,就有犯人介紹牢營的情況,這樣寫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 題型三 分析環境描寫的手法 修辭手法角度 比喻 化平淡為生動,使描寫的事物形象豐滿,感人 擬人 把人的形態情感賦予物,描寫生動形象,表意豐富 夸張 烘托氣氛,增強感染力,營造氣氛 排比 節奏鮮明,內容集中,增強氣勢,利于抒情 對比 使所表現的事物特征更鮮明,更突出 表現手法角度 襯托對比 指不直接地對事物進行描寫,而是對其背景、與之相關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繪,使其形象突出,性格鮮明,使文章曲折含蓄,獨具風格 動靜結合 描寫景物時注重景物動態與靜態的相互映襯,動靜的結合往往和襯托相關 虛實結合 在景物描寫中,虛是聯想、想象之景;實指當前視聽之景。要注意虛是為實服務的 渲染烘托 渲染是指對環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揮灑鋪陳,對某種事物有意潑墨重彩式的描寫,襯托是通過對與之有關的其他事物的描寫,對該事物起到映襯作用 描寫手法角度 白描細描 白描指用最簡練的筆墨,描畫出鮮明生動的形象,白描要求運用極簡省的語言,描摹景物的特征,反映作者的感情。細描指使用大量生動、貼切的比喻,絢麗的文字,斑斕的色彩,進行濃筆涂抹 繪形繪聲繪色 把自然界的聲響、物體的形狀與色彩等具體地描寫出來,使人有身臨其境的感受 多個角度結合 從視、聽、嗅、味、觸等多種感官角度去描寫,將景物真切再現,使其富有立體感 【審題指導】 設問方式 1.分析文中畫線段落景物描寫的手法。 2.從修辭手法的角度,對文中畫線句子的景物描寫進行賞析。 3.小說中第×段景物在描寫上有何特點? 4.××句是運用什么修辭手法寫景的? 辨別標志 題干中有“寫景”“環境描寫”“寫景特色”“表現特色”“手法”“技法”等字樣 審題要點 1.審清是“環境描寫的特點”還是“環境描寫的手法”,前者是概括環境特點,后者是分析描寫手法。 2.審清所給的文段是自然環境還是社會環境。自然環境多從寫景的角度分析,社會環境要考慮烘托、對比、映襯、暗示、象征等手法。 【答題規范】 答題思路 指明手法 注意描寫的角度、修辭手法和表現手法,景物描寫的手法一般不是單一的,要注意全面、準確 分析特點 要注意將描寫的手法和描寫的景物特點結合起來,分析這種手法是如何突出這一特點的 答出作用 要注意區分描寫手法的作用和環境描寫的作用的不同,描寫手法的作用是使環境更典型,更真實,更富有立體感 答題模板 景物描寫的手法+景物描寫的特點+景物描寫的作用 【2010江蘇卷】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題目。 溜 索 阿 城 一個鐘頭之前就聽到這隱隱悶雷,初不在意。雷總不停,才漸漸生疑,懶懶問了一句。領隊也只懶懶說是怒江,要過溜索了。不由捏緊了心,準備一睹縱貫滇西的怒江,卻不料轉出山口,依然是悶悶的雷。 見前邊牛死也不肯再走,心下大惑,就下馬向前。行到岸邊,抽一口氣,腿子抖起來,如牛一般,不敢再往前動半步。 萬丈絕壁垂直而下,馱隊原來就在這壁頂上。怒江自西北天際亮亮而來,深遠似涓涓細流,隱隱喧聲騰上來,一派森氣。俯望那江,驀地心中一顫,再不敢向下看。 領隊穩穩坐在馬上,笑一笑。那馬平時并不覺得雄壯,此時卻靜立如偉人,晃一晃頭,鬃飄起來。牛鈴如擊在心上,一步一響,馱隊向橫在峽上的一根索子顫顫移去。那索似有千鈞之力,扯住兩岸石壁,誰也動彈不得。 領隊下馬,走到索前,舉手敲一敲那索,索一動不動。領隊瞟一眼漢子們,一個精瘦短小的漢子站起來,走到索前,從索頭扯出一個竹子折的角框,只一躍,腿已入套。腳一用力,飛身離岸,嗖地一下小過去,卻發現他腰上還牽一根繩,一端在索頭,另一端如帶一縷黑煙,彎彎劃過峽谷。一只大鷹在瘦小漢子身下十余丈處移來移去,翅膀尖上幾根羽毛在風中抖。再看時,瘦小漢子已到索子向上彎的地方,悄沒聲地反著倒手拔索,橫在索下的繩也一抖一抖地長出去。 大家正睜眼望,對岸一個黑點早停在壁上。不一刻,一個長音飄過來,繩子抖了幾抖。三條漢子站起來,拍拍屁股,一個一個小過去。領隊啞聲問道:“可還歇?”余下的漢子漫聲應道:“不消!奔娂娮叩脚j犂镄恶W子。 牛早臥在地上,兩眼哀哀地慢慢眨。兩個漢子拽起一條牛,罵著趕到索頭。那牛軟下去,淌出兩滴淚,大眼失了神,皮肉開始抖。漢子們縛了它的四蹄,掛在角框上,又將繩扣住框,發一聲喊,猛力一推。牛嘴咧開,叫不出聲,皮肉抖得模糊一層,屎尿盡數撒泄。過了索子一多半,那邊的漢子用力飛快地收繩,牛倒垂著,升到對岸。這邊的牛哀哀地叫著,漢子們并不理會,仍一頭一頭推過去。之后是運馱子,就玩一般了。這邊的漢子也一個接一個飛身小過去。 我戰戰兢兢跨上角框,領隊吼一聲:“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猛一送,只覺耳邊生風,僵著脖頸盯住天,倒像俯身看海。自覺慢了一下,急忙伸手在索上向身后拔去。這索由十幾股竹皮扭絞而成,磨得賽刀。手劃出血來,黏黏的反倒抓得緊。手一松開,撕得鉆心一疼,不及多想,趕緊倒上去抓住。猛然耳邊有人笑:“莫抓住不撒手,看腳底板!”方才覺出已到索頭。慎慎地下來,腿子抖得站不住,腳倒像生下來第一遭知道世界上還有土地,親親熱熱跺幾下。 猛聽得空中一聲唿哨,尖得直入腦髓;厣韰s見領隊早已飛到索頭,抽身躍下,走到漢子們跟前。 牛終于又上了馱,鈴鐺朗朗響著,似是急急地要離開這里。上得馬上,才覺出一身黏汗,風吹得身子抖起來。順風出一口長氣,又覺出悶雷原來一直響著。 (選自《阿城精選集》,有刪改) 3.文中畫線部分描寫了峽谷險峻氣勢,請分析其表現特色。 【鞏固提升】 【2019全國卷Ⅱ】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小題。 小步舞 【法】莫泊桑 大災大難不會使我悲傷,我親眼目睹過戰爭,人類的殘酷暴行令我們發出恐懼和憤怒的吶喊,但絕不會令我們像看到某些讓人感傷的小事那樣背上起雞皮疙瘩,有那么兩三件事至今清晰地呈現在我眼前,它們像針扎似的,在我的內心深處留下又細又長的創傷,我就給您講講其中的一件吧。 那時我還年輕,有點多愁善感,不太喜歡喧鬧。我最喜愛的享受之一,就是早上獨自一人在盧森堡公園的苗圃里散步。 這是一座似乎被人遺忘的上個世紀的花園,一座像老婦人的溫柔微笑一樣依然美麗的花園,綠籬隔出一條條狹窄、規整的小徑,顯得非常幽靜。在這迷人的小樹林里,有一個角落完全被蜜蜂占據。他們的小窩坐落在木板上,朝著太陽大開頂針大的小門。走在小路上,隨時都能看到嗡嗡叫的金黃色的蜜蜂,它們是這片和平地帶真正的主人,清幽小徑上真正的漫步者。 我不久就發現,經常到這里來的不止我一人,我有時也會迎面遇上一個小老頭兒。 他穿一雙帶銀扣的皮鞋、一條帶遮門襟的短套褲和一件棕褐色的長禮服,戴一頂腸絨毛寬檐的怪誕的灰禮帽,想必是太古年代的古董。 他長得很瘦,幾乎是皮包骨頭;他愛做鬼臉,也常常微笑。他手里總是拿著一根金鑲頭的華麗的手杖,這手杖對他來說一定有著某種不同尋常的紀念意義。 這老人起初讓我感到怪怪的,后來卻引起我莫大的興趣。 一個早晨,他以為周圍沒人,便做起一連串奇怪的動作來:先是幾個小步跳躍,繼而行了個屈膝禮,接著用他那細長的腿來了個還算利落的擊腳跳,然后開始優雅的旋轉,把他那木偶似的身體扭來絞去,動人而又可笑地向空中頻頻點頭致意,他是在跳舞呀! 跳完舞,他又繼續散起步來。 我注意到,他每天上午都要重復一遍這套動作。 我想和他談一談,于是有一天,再向他致禮以后,我開口說: “今天天氣真好啊,先生! 他也鞠了個躬: “是呀,先生,真是和從前的天氣一樣! 一個星期以后,我們已經成了朋友,我也知道了他的身世。在國王路易十五時代,他曾是歌劇院的舞蹈教師。他那根漂亮的手杖就是德克萊蒙伯爵送的一件禮物。一跟他說起舞蹈,他就絮叨個沒完沒了。 有一天,他很知心地跟我說: “先生,我的妻子叫拉卡斯特利。如果您樂意,我可以介紹您認識她,不過她要到下午才上這兒來。這個花園,就是我們的歡樂,我們的生命,過去給我們留下的只有這個了,如果沒有它,我們簡直就不能再活下去。我妻子和我,我們整個下午都是在這兒過的。只是我上午就來,因為我起得早! 我一吃完上午飯就立刻回到公園,不一會兒,我就遠遠望見我的朋友,彬彬有禮地讓一位穿黑衣服的矮小的老婦人挽著胳膊。她就是拉卡斯特利,曾經深受那整個風流時代寵愛的偉大舞蹈家。 我們在一張石頭長凳上坐下,那是五月。陣陣花香在潔凈的小徑上飄溢;溫暖的太陽透過樹葉在我們身上灑下大片大片的亮光。拉卡斯特利的黑色連衣裙仿佛整個兒浸潤在春暉里。 “請您給我解釋一下,小步舞是怎么回事,好嗎?”我對老舞蹈師說。 他意外地打了個哆嗦。 “先生,它是舞蹈中的皇后,王后們的舞蹈。您懂嗎?自從沒了國王,也就沒有了小步舞! 他開始用夸張的文體發表起對小步舞的贊詞來?上乙稽c也沒聽懂。 突然,他朝一直保持沉默和嚴肅的老伴轉過身去: “艾麗絲,讓我們跳給這位看看什么是小步舞,你樂意嗎?” 于是我看見了一件令我永生難忘的事。 他們時而前進,時而后退,像孩子似的裝腔作勢,彎腰施禮,活像兩個跳舞的小木偶,只是驅動這對木偶的機械,已經有點兒損害了。 我望著他們,一股難以言表的感傷激動著我的靈魂。我仿佛看到一次既可悲又可笑的幽靈現身,看到一個時代已經過時的幻影。 他們突然停了下來,面對面佇立了幾秒鐘,忽然出人意料地相擁著哭起來。 三天以后,我動身去外省了。我從此再也沒有見到過他們。當我兩年后重返巴黎的時候,那片苗圃已被鏟平。沒有了心愛的過去時代的花園,沒有它舊時的氣息和小樹林的通幽曲徑,他們怎樣了呢? 對他們的回憶一直縈繞著我,像一道傷痕留在我的心頭。 (張英倫譯,有刪改) 4.小說中的盧森堡公園苗圃在情節發展中有重要作用,這種作用體現在哪些方面?請結合作品簡要分析。 小說 環境描寫 學案答案 1.[答案] ①從在小說中的地位來看,峽谷是作者有意塑造的一個自然形象,與騎手一樣有著重要的審美意義,所以峽谷的描寫是小說不可缺少的內容;②從形象塑造上看,峽谷是騎手的主要活動空間,所以峽谷的描寫對塑造騎手形象、表現騎手性格起著關鍵作用;③從藝術表現上看,峽谷的描寫使人與物有機融合,峽谷的原始沉靜與騎手的孤獨沉默相輔相成,互為比照映襯,產生更好的藝術效果;④從思想內涵上看,峽谷的描寫蘊含著作者對大自然原始美與生命力的贊嘆之情,這不僅豐富了小說的內涵,也使小說的主題更為鮮明。(意思答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可根據觀點明確、理由充分、論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給分) [解析] 解答此題,首先對題型定位,通過題干中“峽谷”一詞可以看出本題是“賞析環境描寫作用”的題。要對騎手與峽谷的關系進行分析,這就需要考生找到這兩者之間的相似之處,并分析描寫峽谷對塑造騎手這一人物形象、對表達文章主旨、對情節的發展變化等的作用。要分條并結合小說的內容具體作答。 2.[答案] ①概括介紹牢營的情況,交代人物活動的環境;②為后面的情節發展做鋪墊,制造懸念,使故事產生波瀾。 [解析] 在林沖初到滄州牢營之際,便有“一般的罪人”介紹了牢營內的各種規矩,不僅為林沖也為讀者描繪了一個暗藏刀光劍影的獄中環境,這是社會環境描寫,可按照社會環境描寫的作用進行分析,依文決定取舍。 3.[答案] 以壁頂為觀察點,運用白描和細描相結合的手法變換視角,從視覺、聽覺、內心感受等多方面描寫,使人如臨其境。 [解析] “怒江自西北天際亮亮而來,深遠似涓涓細流,隱隱喧聲騰上來,一派森氣”既用粗筆勾勒整體氣勢,又從“亮亮”“隱隱”等細處著墨,突出峽谷的險峻氣勢,這是白描與細描相結合的手法;“萬丈絕壁垂直而下,馱隊原來就在這壁頂上”可見是以壁頂為觀察點的定點觀察;“怒江自西北天際亮亮而來”是視覺;“深遠似涓涓細流,隱隱喧聲騰上來”是聽覺;“俯望那江,驀地心中一顫,再不敢向下看”是感覺,為內心感受;“萬丈絕壁垂直而下”是仰視,“俯望那江……再不敢向下看”是俯視,可見,寫景順序是由高到低;從“怒江自西北天際……一派森氣”可以看出寫景順序是由遠及近。 4. ①故事切入自然,“我”不太喜歡喧鬧,而老舞蹈師又天天來這里,兩人相遇才有可能,以此切入故事,自然而不做作。②有利于情節的集中與展開,苗圃既是表演的舞臺,也是人生的舞臺。③使故事有余味。苗圃鏟平了,故事自然結束,但主人公怎樣了,讓人牽掛。 侯曉旭 |
·語文課件下載
| |||
![]() (可直接打印) | ||||
『 ![]() ![]() ![]()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師投稿】 |